|
每座城市的“第一高樓”,可謂這座城市的名片。記者驅車三鎮,欣賞江城美景,發現第一高樓在不斷更替,同時了解到許多耐人尋味的故事。
晴川飯店:武漢改革開放的最早標志
建筑界有個不成文的說法:20層以上建筑物謂之高樓。
據此,武漢第一座“第一高樓”,當是20年前崛起于長江與漢水交匯處的24層晴川飯店。
晴川飯店位于漢陽龜山南麓,高88.6米,為武漢當時最高建筑物,是江城開放的最早標志。滔滔長江、滾滾漢水,圍繞著晴川飯店,演繹的故事有喜有憂。
10多年來,晴川是湖北的主要對外窗口之一,接待過德國前總理科爾、日本前外相海部俊樹等政要和外賓,總數達幾萬人之多。1999年,晴川由香港舜成國際有限公司投資改擴建,卻出人意料地引出了一樁轟動海內外的官司。
1981年底,蔡迪安、伍振權、李宗海、田少鵬4位畫家,受主管部門省旅游局委托,為晴川二樓宴會廳創作了大型壁畫《赤壁之戰》。該畫全長1720厘米,高320厘米,繪制在7塊九夾板上,創作歷時一年零九個月。1997年,該畫被收入《中國現代美術全集》,被譽為“中國壁畫復興的代表作品之一”。
但晴川在重新裝修過程中,這幅壁畫名作被拆毀。去年7月,4位畫家憤然將飯店和省旅游局等6家單位告上法庭。
名畫不復存在,晴川依然動人。但時過境遷,晴川畢竟不再享有鶴立雞群的驕傲了。
泰合廣場:著名國際跨國公司云集之處
從漢陽到漢口,跨上江漢一橋,一座位于武勝路口,高達176米的圓頂型建筑,便映入眼簾。它就是1996年聳立,取代晴川飯店的武漢第二座“第一高樓”———泰合廣場。
泰合比晴川高23層,高度比晴川多87米。
泰合廣場由47層(含地下室2層)寫字樓和一座6層購物中心裙樓構成。總建筑面積7.35萬平方米,是一座集辦公、商購等為一體的高標準甲級寫字樓。
泰合廣場由武漢第一家外商獨資房地產企業開發興建。由于有香港著名建筑師加盟而身價不菲。泰合廣場落成時,武漢市超高層建筑屈指可數。因此,很多人路過此地,都情不自禁地停下來,仰起頭,瞇著眼睛,一層層數它到底有多高?
泰合廣場生恰逢時,正趕上英美煙草(中國)公司、荷蘭貿促會、雀巢(中國)公司等一批著名跨國公司登陸武漢,于是紛紛入駐其間。在武漢對外開放史上,泰合寫下了精彩的一筆。
國貿大廈:武漢唯一可停直升機的高樓
江城像鉚足了勁似的,一座座高樓雨后春筍般地拔地而起。泰合廣場剛領風騷幾許,轉眼被漢口金融一條街上,高達57層(含地下室2層)的“武漢國貿大廈”所取代———它成為武漢第三座“第一高樓”。
國貿大廈,有著訴說不盡的新聞。
它1997年完成全部結構工程。2000年10月,這座高212.5米的大廈,才披上了華麗的玻璃幕墻。時至今日,僅底部6層被新世界百貨辟作賣場,大部分樓層閑置,每年損失房租達千余萬元。好在新世界中國地產公司投資8億元,正在改造國貿大廈,并更名為新世界國貿大廈,預計年內投入使用。
國貿最引為自豪的是,其樓頂平臺是武漢迄今為止唯一的高樓直升飛機停機坪。當年,記者曾應邀參加國貿封頂儀式。登上樓頂,綿延百十里的江城,盡收眼底,直嘆“一覽眾樓小”!遺憾的是,幾多春秋逝去,也沒聽說有一架直升機在國貿樓頂上起飛過、降落過……
國貿還造就了一句名言:“豎起一棟高樓,倒下一批官員。”
2000年7月19日,負責開發國貿的武漢漢鵬房地產公司董事長、總經理張建國,因犯貪污罪、受賄罪,被武漢中院一審判處無期徒刑。與他同時落馬的,還有一批處長、科長,以及工程師、會計師……
隨后的2001年,在震驚全國的“銀廣夏”造假案中,國貿又一次受到牽連。直到今年4月28日,香港新世界集團收購國貿大廈為止,這座外表輝煌卻歷經磨難的大廈,才有了轉機。
世貿大廈:一座難撼的商業豐碑
商界巨擘毛冬聲,豎起了武漢第四座“第一高樓”———面積12萬平方米,高248米,共60層的武漢世貿廣場,同時還建起了與世貿高度相差無幾的“姊妹大廈”———武漢廣場。
但毛翁之意不在樓而在商。他憑借武廣和世貿,演繹出著名商業理念———扎堆效應。武廣與世貿,在武漢乃至中國商界縱橫捭闔,年收入高達60多億元。
武廣定位于中高檔百貨,成為白領和中高收入者的樂園。開創了武漢商業乃至中國商業的奇跡,至今已奪得全國單體商場經濟效益“七連冠”。
世貿與武廣錯位經營,比肩而行,業績不凡。從2001年起,世貿已連續三年奪得全國零售商場營業額第一。
于是有房產專家說,毛冬聲打造的不是建筑學上的狹義高樓,而是立起了一座難撼的商業豐碑。
民生大廈:引發出構建產業鏈的思考
金融業鐘愛摩天大廈,世界皆然。與國貿大廈不過千米,新華路上一座全鋼結構大廈,像一把利劍直刺云天。它就是武漢第五座“第一高樓”———68層的民生銀行大廈。
大廈主體加上塔蓋、天線,樓高336米,眼下依舊是“中原第一高樓”。
圍繞民生大廈設計的改變,以及鋼材加工話題,比高樓本身更令人關注。
大廈用鋼2.4萬噸,均由武鋼提供。但不可思議的是,大廈的鋼臂鐵骨,竟然是從武鋼運到杭州加工,往返2000余公里,再拖回老家安裝的。
據悉,民生大廈原設計為鋼筋混凝土建筑。2001年8月,開發商武漢香利房地產公司在杭州發現了一棟漂亮的24層鋼結構建筑后,便將這座大廈改成了鋼結構。浙江并非產鋼大省,過去鋼材加工能力遠不如湖北,但為何出現了鋼結構產業群?湖北擁有優勢資源,為何難以形成產業鏈?還有,為何湖北產業結構調整總是“有心栽花花不開”?為此,本報發表了《2.4萬噸鋼拷問產業鏈》的系列報道,引起各界強烈反響……
也許,武漢還會冒出第六座、第七座……“第一高樓”。新高度的不斷刷新,其實就是江城發展的“物化紀錄”。
武漢啊,我們期待著你更美麗更雄偉!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