|
京滬房價持續高漲,排隊購房熱也高燒不退,在“消費者權益日”,我們的關注焦點選擇了您最大的消費行為———買房,試圖揭示“變與不變”的樓市“真理”。
“長漲長紅”的房價還要漲到什么時候?“買漲不買跌”的心理是否也助長了樓市的“霸氣”?房子到底值不值得排隊購買,您自己心里應該有個底兒
警示
消協給您降降溫
商品房投訴快速遞增解決率最低
來自中國消費者協會的數據顯示,2004年,關于商品房買賣合同的糾紛上升了24.5%。從1997年中消協開始受理商品房投訴以來,這方面糾紛的解決率大約為80%,遠遠低于其他商品97%的平均解決率,是所有商品投訴中解決率最低的。
去年中消協共受理20000余件商品房投訴,除了增幅高、投訴解決率最低之外,還有另外四個特點:一是涉及到比較豪華的TOWNHOUSE或聯體別墅之類的住宅投訴比較集中;二是業主集體投訴呈上升趨勢;三是投訴的項目涉及越來越廣泛,除了房屋面積縮水之外,還有屋內陽光被超高建筑遮擋等;四是房產糾紛中業主和開發商沖突升級,流血事件呈上升趨勢。
中消協分析認為———
1.一些開發商或者不使用示范合同文本,或者利用合同的空白部分、附加合同設置不平等的條款,加重消費者責任,減少或免除開發商義務。
2.以預售為名收取定金。而在正式簽訂合同時,強迫消費者接受其顯失公平的條款,如果不能達到迫使消費者就范的目的,則定金就會被開發商強行沒收扣押。
3.隱瞞真相,不盡告知義務。有的開發商或銷售代理商為盡快回籠資金,故意隱瞞將房產抵押、轉讓的真相,或是作出虛假承諾、編造一些“賣點”欺騙消費者。
4.任意改動房屋結構,任意擴大或縮小房屋面積,擅自改變公用場所用途。開發商交房時廣告宣傳與實際內容不符,而在合同中又沒有約定。5.不遵守合同的約定,拖延交房日期和辦理產權證。
商品房投訴有四難
中消協負責人表示,商品房投訴有四難:一是取證難。當業主需要到規劃、測繪、物業管理等有關部門取證質詢開發商時,因為種種原因,消協和業主往往被擋在門外;二是追究責任難。一些公用事業單位如水、煤氣等單位規定業主入住70%才能接通,消協也只能在這些強大的“行規”和開發商之間做無效的周旋;三是隱蔽性質量問題發現難。尤其是那些精裝修的現房,業主入住后一旦發現問題和開發商的責任難以界定清楚;四是延期交房索賠難。
九大霸王條款
中國消費者協會曾于2004年5月針對商品房買賣中的九大霸王條款給予了公開點評和譴責。1.認購定金難歸還2.單方擴大解約權3.減免責任巧設計4.模糊標的好圈錢5.違約責任不對等6.面積誤差設陷阱7.一房二賣搞欺詐8.虛假宣傳不負責9.購房簽約先交錢
現場
第一天排隊搶購滿意戶型一天售房533套成交價格2.7億元
3月12日,國美第一城二期正式開盤。此次開發商使用了新版的商品合同,成為京城首家公開宣稱實施新版合同的房地產項目。
據悉,國美第一城二期開盤均價是每平方米5400元左右,比3個月前一期開盤的均價上漲了近兩百元,與宣傳中4400元的開盤價相比,漲幅高達1000元,即便如此,國美第一城12日一天就售出533套房屋,成交價格2.7億元。
從10日下午開始,便陸續有人拿著小板凳、厚棉衣、厚棉被等裝備到售樓處排隊,盡管開發商臨時在售樓處門外的廣場上安排了10部空調大轎車,但沒有拿到號的買房人拒絕上車等候,依然在大風嚴寒中排隊等待。最受業主歡迎的400多套二居室戶型,在一個小時內售完,據售樓現場的一位業主說,只有前100號才能選到自己滿意的二居室朝陽戶型。
第一城高調開盤頭天熱第二天冷
第二天有人交錢有人退錢截止到下午3點鐘當天售房量為42套
一邊蠢蠢欲動欲交誠意金,一邊在后悔不迭地退誠意金。13日記者在國美第一城看到了這樣的場景。售樓員告訴記者“我們的房子就是賣得快,您留下姓名和電話,還有三期呢,估計五一就能開盤了,要不您先交2萬誠意金,到時還可以給您打折優惠。”記者注意到,A4紙上,已經登記了約10個手機號碼。
退誠意金的顧客也不少,下午2點鐘左右,退誠意金房間的門口已經排起了隊。“我還提前來排隊了呢,都沒買到中意的戶型,誠意卡就作廢了。”十多位顧客邊等待退款邊七嘴八舌地議論著。
透視
當“排隊”成為營銷手法
“絕對漲價”敵不過“相對便宜”
李嘉誠曾說,投資地產有三個秘訣:地段、地段還是地段。中心區寸土寸金,在售樓盤越來越少。因此在同一片區內,質素相近但開價稍低的樓盤往往會受到強烈追捧。據了解,目前在國美第一城附近的區域,去年剛剛開盤的青年匯的銷售價格為5700元/平方米,珠江羅馬嘉園的銷售價格則為7100元/平方米,同時該區域在今年啟動三個大盤:城啟朝陽雅筑二期,北京星河灣,和記黃埔姚家園項目,據說開盤價都在每平米8000元以上。
排隊買房的出現,與房地產大市密切相關。就2004至2005年北京樓市來看,由于政府一直在控制土地的出讓,不少普通購房者形成這樣的印象:土地供應減少導致樓市供應緊缺,房價在一定時間會持續上升,因此遲買不如早買。這是排隊買房現象產生的心理溫床。
不排隊就會錯過好房子?
具體到某一片區,排隊購房與片區炒作有很大關系。從規劃、交通到配套,所有的利好不管是已經存在的還是尚未建成的,不少開發商會利用各種渠道進行預熱宣傳,描繪美好前景預支片區利好,讓買家與投資者形成“不排隊就會錯過好房子”的印象,最終達到銷售目的。
另外,開發商集中在一兩天的時間內,將所有的客戶都集中在售樓處里排隊買樓。試想一下現場氣氛如此熱烈,人人都在簽約買房子,那些本來還在猶豫觀望的人可能也會因此下定決心。因此有業內人士稱讓消費者排隊買房是“壓迫”猶豫客戶成交的一種營銷手段。
曾經有位于黃金地段的某樓盤舉行抽簽購房活動,只有100套左右的房子卻放出去了幾倍于此的號碼。由于在抽簽過程中存在嚴重的作弊行為,導致眾多購房者聚集在售樓處討說法。
盡管“排隊買房”是一個愿打、一個愿挨的事情,但是當消費者發現排了很長隊卻沒有買到心儀的房子時,這種營銷手段還會流行多久呢?
熱啊!
1992年,溫州帶頭排隊買房
1992年,當全國人民還等待著單位分房、由政府解決住房問題時,溫州人已經開始排隊買房了。
今天,記者被當地的房價嚇了一跳,單價1萬元的樓盤隨處可見。據統計,近兩個月,溫州房價每個月每平方米上漲了1200元至1500元。
2002年,北京排隊成為民工新職業
2002年6月16日上午,北京國貿橋旁的“建外SOHO”售樓處內,12500元一平米的房價仍然讓許多人趨之若鶩,許多未來的精明業主想出了請外來務工者排隊買房的招數,外來務工者也樂得每天拿著100元的傭金在售樓單位提供的排隊場所看電視、聊天、睡覺完成排隊的工作。
2003年,蘇州誰最貴就買誰
2003年12月12日蘇州工業園區新樓盤“名城印象”將接受市民訂購,均價每平方米4800元(當地最高價格)的消息如一石激起千層浪,引發了眾多市民的購房熱情。售樓處內外排起了長隊,盡管寒風凜冽,但越來越多的人從四面八方趕來排隊訂房。
2005年,上海5000人搶178套房子
2005年3月4日,上海天價樓盤“金外灘花苑”售樓中心外,中簽的購房者用拍照手機拍下來,生怕房號飛了。建設中的“金外灘花苑”地處上海南外灘黃金地段,預計每平方米售價在22000元左右。購房者必須先在指定的銀行存入10萬元人民幣現金,憑存單排隊領一個搖獎號碼。
買漲不買跌什么道理?
陸未林(經濟學家):當房價進入適度增長階段并呈現持續性時,居民購房積極性和購買量一般就會提高;反之,當房價開始走低并呈現持續性時,居民的購房積極性就會消退并轉變為觀望以等待更低的價位出現。指望用人為平抑房價指數來保護積極性,很可能事與愿違。買漲不買落,并非沒有道理。
林先生(在滬臺商):去年10月,我到徐家匯看一家樓盤,售樓小姐把樓盤吹得天花亂墜,非讓我開盤時去排隊,一副奇貨可居的樣子。可是到12月,一個朋友告訴我內幕消息,直到那時樓盤才售出40%,用上海話說,當初純粹是“噱頭”。我不敢臆斷,上海的排隊買房者中是否有房產商的“雇傭兵”,但在10年前的香港,當時報章連篇累牘都是這樣的事情,前車可鑒。
事實:記者從“我愛我家”了解到,北京已購商品房再上市,八成出售價格低于當初的購買價格,購買商品房用來投資并非包賺不賠的買賣。 |